新闻动态

B-2横穿中国轰炸伊朗,中方雷达没发现?美国回应或打破谣言_穿越_美军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一场围绕B-2隐形轰炸机的国际风波,源于对伊拉克战争停火后的一个惊人传闻:两架美军B-2“幽灵”轰炸机,据称悄无声息地穿越中国十个省份的领空,最终抵达伊朗,而中国雷达系统对此竟然毫无察觉?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,引发了关于中国防空能力和B-2隐身性能的大量猜测。

6月23日,一张据称是B-2飞行轨迹图在网络上疯传。该图显示,两架B-2从关岛基地起飞,途径菲律宾北部,随后进入中国广西,并穿越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十个省份,最终从新疆方向出境,抵达伊朗东部。这条长达7000多公里的航线,几乎贯穿了中国半个国土,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和担忧,有人甚至惊呼“中国防空形同虚设!” 然而,这张图的真实性也随即遭到质疑,其缺乏关键坐标信息,被认为是伪造的。 更引人注目的是,中国相关部门对此传闻既未公开辟谣,也未予以确认,这种沉默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默认了传言的可能性。

展开剩余79%

然而,B-2真的能够如此轻易地穿越中国领空吗?要解答这个问题,必须先审视B-2的性能。这款被誉为“飞翼中的幽灵”的战略轰炸机,拥有近1.2万公里的最大航程,能够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完成洲际飞行。其独特的飞翼设计和特殊涂层,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(RCS)极小,仅为0.0001平方米,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。但这并不意味着B-2能够完全隐形。

中国目前已部署了包括JY-27A米波雷达、YLC-8B三坐标雷达在内的多层雷达网,构筑了覆盖东部、南部和西北方向的立体防空识别区。此外,空警-500预警机和“吉林一号”空天监控卫星等,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空中监控能力。理论上,即使是B-2,也很难完全逃过中国雷达的探测。更重要的是,从关岛起飞的B-2完全可以通过南亚绕行中东,而无需冒险进入中国领空。这条航线虽然更长,但风险却显著降低。

那么,“穿越十省”的说法从何而来呢?知情人士透露,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并非单纯的空袭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战。美军实际动用了七架B-2轰炸机:两架从关岛起飞,在南海附近制造大量的雷达回波干扰,以吸引中国雷达的注意力,实施“佯动战术”,类似于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“电子烟幕”作战;其余五架则从本土出发,经大西洋和欧洲,在地中海完成空中加油后,从叙利亚上空进入伊朗西北部,对目标实施打击后安全返回。真正的空袭行动巧妙地避开了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敏感区域。

五角大楼后来的简报中证实了这一说法,并明确表示B-2并未穿越中国领空。这无疑粉碎了网络上的谣言。然而,一个疑问依然存在:中国雷达系统是否真的毫无察觉? 事实上,早在6月22日凌晨,多地航空爱好者论坛上就出现了关于“东南沿海出现不明高空信号”的报告,有人甚至在广东、广西地区的雷达图中截取了“疑似B-2”的轨迹。 这些信息虽然不足以直接证明B-2进入中国领空,却表明中国雷达系统确实探测到了异常信号。 然而,是否采取拦截行动,以及是否发布预警,则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判断。对于这种高空侦察或佯攻行动,如果确认无攻击意图,贸然拦截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外交摩擦。

这场事件暴露的并非中国防空系统的漏洞,而是中国的一种“战略沉默”。近年来,中国积极研发和部署“反隐身系统”,包括量子雷达、太赫兹雷达和多源信息融合系统,逐步构建起一个可以探测、判断和反制的立体空防网络。“不动声色”的应对策略,往往比“一惊一乍”更能给对手带来压力。中国可能早已识破美军的意图,而选择保持克制,是为了避免落入对手的信息战节奏。

美军急于澄清的原因也值得深思。当前美国对华态度复杂,一方面加强军事威慑,一方面又避免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引发直接冲突。在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,任何“越线”行为都必须格外谨慎。B-2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,其“穿越”信号的战略威慑作用,往往比实际行动更强大。当这一“信号”过火,引发舆论反噬时,美军不得不进行“补锅”。

这场围绕B-2的事件,从电子干扰、航线部署到雷达反应和官方回应,处处体现着精密计算和心理战。 “穿越十省”的说法,更像是一枚信息战中的烟雾弹。 事件背后,是国家战略意志和技术实力的较量。 在这个不需要宣战的时代,每一次飞机的起降,每一次雷达的开关,都展现着国家意志,而真正的较量,从未停止,只是更加沉默而深沉。

(附注:文章结尾处增加了新闻来源信息,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。)

"
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乐乐捕鱼老版本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